家用电热水器只要插上电源、按下开关,家里就会24小时有热水。很多人都会这样放置不管,然后放心用热水。但实际上,这种行为不但危险,还会费电、影响电热水器的使用寿命。当然不是说不可以一直插着电,而是应该定期做以下这三件事。
1、设定温度
电热水器的水温设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,应该根据下面两种情况考虑调整:
1. 环境温度,冬季要将设定温度适当提高,夏季要将温度适当调低。因为冬天和夏天的冷水温度不一样,用水时将冷水热水混合,所得到的温水水量也不同。
冬季水温低,温水水量就少。为了得到足够的温水量,需要提高设定温度。夏季恰好相反,为了省电,可以降低设定温度。
2. 人口数量,对于电热水器而言,设定温度的高低会影响到最后温水水量的多少。设定温度越高,所得到的温水水量也会越多。
因此当家里人口多了(例如有朋友来做客),就应该将加热温度调高一点。家中人口少了(例如有家人要出差),就可以将设定温度降低一点。
温度设定过低的坏处,就是热水量不足——洗澡洗到一半就没有热水了。温度设定太高的坏处有两种:第一个是耗电,设定温度越高越耗电;第二个是容易产生水垢,特别是温度超过55℃时,水垢的形成速度都会指数增长。
2、清除水垢
降低温度能够减缓水垢的形成速度,但并不是不会形成水垢了。实际上,就算不加热,电热水器里面还是会有水垢的。
水垢越来越多,会先包裹住发热管。水垢的导热能力差,也会导致发热管所产生的热量没法传导到水中。从而造成加热速率变慢、用电量增加。
其次是水垢会腐蚀内胆,造成电热水器漏水——为了保护内胆,家用电热水器里面会配有镁棒。但镁棒是消耗品,所以在清理水垢时,一定要检查一下镁棒,如果已经被消耗完,记得要及时更换。
水垢再多一点,就会逐渐掉下来,并进入水里。沿着流水往外排出,有可能会卡在管道、出水口等位置,导致堵塞。
所以家用电热水器要定时清除水垢,具体时间要看当地水质——水质差的地区,可能每年都要清理;水质好的地方,可以2-3年清理一次。
判断电热水器是否需要清洗,可以观察热水流量:把水龙头调至最热部位打开,观察出水大小。如果纯热水出水量小于纯冷水出水量的三分之二,就说明该清理水垢了。
清洗电热水器水垢,建议找专业人员进行。拆机涉及到电路,稍有损坏就可能导致漏水,所以一定要慎重。
3、安全测试
长期插着电源洗澡的客户,肯定有担忧过电热水器的安全问题。是否会洗澡洗到一半时,突然被电呢?
大多数时候,通电洗澡是安全的。不过也有例外,所以我们需要定期检查和测试:
1.检查电热水器是否满足通电洗澡的要求,一般新的电热水器都能够通电洗澡的。旧式电热水器因为质量、安全装置较差,不可以插电洗澡——这种电热水器,会在机身上贴有警示标志。
2.按时检测电热水器线路的安全装置
家里的配电箱里面,可以找到一个开关,是专门用来控制电热水器电源的。可以测试一下,断开这个开关,电热水器就断电了(且其他房间能正常用电)。如果是这样的话,说明大家找对了。
在这个开关上,一定能找到一个测试按键。测试按键的特点是:边上写着一行字“每月按一次”(或在按键印着一个“T”)。按下它,开关会自动跳闸,用来检查开关的防漏电能力。
如果按下后会自动跳闸,证明开关正常,能够正常使用。如果按下之后没有反应,证明电源开关已经坏了,需要更换,并且在更换前不能通电洗澡了。
有些家用电热水器还带一个漏电插头,插头上也会有一个按键。按下这个按键,电热水器会断开电源,这证明插头的防漏电功能正常。如果按下后没有反应,就需要及时更换。